查看原文
其他

企鹅智酷团队 2017-04-09

【摘要】如果一定要给2015年做一次总结、判断和对未来的前瞻,我们选择了这个词组——变,与应变。变化的是2015。由这些变化所引发的更多的变数,会在2016年逐一呈现。而应变,则是对这些变化和变数的应对之策,应时之机。




| 科 | 技 | 杂 |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本文作者:企鹅智酷团队

本文来源:企鹅智酷(ID: BizNext)

杂谈投稿邮箱:631255063@qq.com


在2015年,企鹅智酷先后发布了12份深度行业报告,研究范围涵盖社交(微信、社群)、视频、媒体、金融、汽车、房产、教育、互联网+传统行业、95后新生代等诸多热点和前沿领域。累计输出PPT近千页,案例采访过百份,用户调研超过20万人次。


在这些基础上,企鹅智酷重新审视和思考中国互联网在过去12个月里发生的变化,最终打造出长达124页的《中国互联网年度趋势报告》。


报告用详实的案例研究和数据调研,结合扎实的分析洞察,给出中国互联网变化最大的七个行业,呈现过去之变化,未来之机遇。


以下为报告正文:





附:


800位高管和专家齐发声,这21项顶尖物联网技术的引爆点不会超过2030年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机器之心”(ID:almosthuman2014)


一份来自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的报告认为,我们现在每天被各种媒体“洗脑”的新技术将在2025年达到某种引爆点。这份报告调查了800位科技行业高管和专家学者,受访者分享了他们对于各个技术发展的时间线。


一、2018年,90%的人都会拥有无限和免费的数据存储





为了腾地方而删文件的时代马上就要过去了。报告称,在未来三年内,将有90%的人获得便宜甚至免费的数据存储服务。目前已经有些公司提供类似服务,例如谷歌照片的无限存储等。报告估计约有90%的数据是在近两年内产生。不过,有迹象表明也有可能并非如此,例如微软最近就没有通过在OneDrive实行无限存储的计划。



二、2021年,第一个机器人药剂师将在美国产生






机器人已广泛存在于制造业,但是随着它们越来越高级,机器人将会进军新兴服务产业。事实上,有预测表明2021年我们将在美国看到第一个机器人药剂师。



三、2022年1万亿传感器将接入互联网




欢迎来到物联网时代。随着传感器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及计算能力的逐渐提高,各种各样的设备将陆续接入互联网。据预测,最早在2020年,将有1万亿个传感器接入互联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会联网。「每个设备都能与基础设施相连,通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



四、2022年,10%的人将会穿上联网的衣服





汽车、家用电器以及越来越多的日常用品可以联网,过不了多久,连我们的衣服也能联网。专家预测到2022年,10%的人将会穿上带有嵌入式芯片、能联网的衣服。越来越多的配件诸如手表或戒指也可以联网。据Gartner研究公司预测,2015年大约卖出了7000万只智能手表。



五、首辆3D打印汽车将于2022年问世





3D打印越来越强大,能用各种材料打印出复杂的物品。许多汽车厂商已经利用该技术制造原型汽车和汽车部件。不久前,奥迪展示了一辆用金属3D打印的迷你汽车。但是美国LocalMotors汽车设计公司未来将用3D打印正常尺寸的车型,它们已经做了几版原型,2016年他们开始生产模型。



六、2025年,首款植入式手机将商业化


2023年,依附于手机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报告称,约80%的受访者认为在七年内,第一部植入式手机将会商业应用。该设备能更准确追踪个人健康状况,也能通过脑电波或信号来与人进行思想交流。植入式医疗设备,例如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式耳蜗等已成为主流。2025年内之前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植入式设备的广泛应用。


七、2023年,大数据技术将取代政府的人口普查






随着数据的收集、管理和理解变得越来越容易,政府将会摒弃收集信息的旧方法,开始依靠大数据技术自动化运行。报告称,80%d的受访者认为2023年大数据将首次取代人口普查,现在包括加拿大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尝试,但是目前还没有国家能完全替代。


八、2023年,10%的眼镜将会接入互联网






当眼镜联网变得越来越普遍,我们与世界的交互方式将会变得不一样。86%的受访者认为2023年联网眼镜将普遍存在。眼球追踪技术也能控制连接,例如谷歌已经在Google Glass中使用了类似技术。


九、2023年,全球80%的人都将拥有数字化身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数字身份。受访者预测到2023年全球将有80%的人拥有数字身份。报告指出,「数字生活与现实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而且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 Facebook和谷歌等公司正致力于让偏远地区的人们能够上网。


十、2023年,政府将首次通过区块链收税





像比特币这样的电子货币都通过一种叫「区块链」的机制来运行。区块链的本质是追踪交易的共享分类公共账户。每个人都能查看账户,但是不能单独控制它。有人提出将该技术用于公共数据库。《经济学人》最近的一篇文章称纳斯达克甚至开始使用这种技术来记录私营企业的交易证券。在未来几年内,区块链技术将会到达临界点,预计2023年政府将首次使用该技术收税。



十一、到2023年,全球90%的人兜里都装着一台超级计算机






纵观世界,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机会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PC。在某些发展中国家,许多人通过手机第一次连上了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计算能力的增长和价格的降低,手机使用率会加速上升。


据估计,到2017年和2023年,全球手机用户的渗透率将分别超过50%和70%。全球约90%的人口将由智能手机联系起来。


十二、2024年,接入互联网将成为一项基本权利


根据调查,79%的调查对象预测,到2024年,全世界都将拥有常规的互联网接入。谷歌和Facebook这样的科技巨头正在为无法上网的40亿人研究创新的解决方法。Facebook的Internet.org使用无人机将网络从卫星发射到地面上。谷歌气球则让巨大的气球漂浮在大气层,把互联网带到偏远的地区。


十三、2024年,将实现3D打印的肝移植


3D打印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医疗行业,用来打印人类身体的部件,例如人造骨骼。医生们已经3D打印出了病人的胸廓等其他骨骼移植部件。在未来,生物打印(将生物工程与3D打印相结合)将让医疗行业的研究者们打印出更加有用的人造器官。



十四、2024年,超过50%的家用互联网流量将来自家用电器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装配到各种设备上,同时越来越多的产品连上了互联网,我们将看到互联网流量来源的巨大转变。目前,大多数流量来自于个人通讯和娱乐。但是到2024年,大约一半的家用互联网流量将被家居自动化所消耗。


十五、5%的消费产品将用3D打印的方式生产



3D打印也叫作增量制造,已经进入了许多设计师和生产工业的范畴。但是,随着3D打印机变得越来越便宜、强大和易用,它将能进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使得普通人也能在家中按需打印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对这种技术的需求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到2014年,全世界卖出了13.3万台3D打印机,比2013年增长了68%。


十六、2025年,30%的公司审计将由人工智能完成



人工智能(AI)将取代许多人的工作,包括一些白领工作。根据这份报告,由于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和自动处理上的功能十分强大和高效,它很适合许多大公司里的工作。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付钱雇人完成的工作中,约有45%都能用自动化来完成,并且是在只使用现有科技的情况下——相当于2万亿美元。然而,这个危机并不只会降临到低收入、低技能的工人身上。


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即使是经济体中收入最高的职业,也有很大部分可以被自动化取代,包括财务经理、医师和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包括CEO。」到2025年,白领工作中的人工智能将到达一个临界点,约有30%的公司审计将由AI来完成。


十七、2025年,全球汽车共享计划的里程将超过私人汽车






过去几年,多亏了在线市场和移动APP,共享经济发展迅速,其中最好的例子或许就是交通行业。Uber、滴滴打车等服务改变了人们对交通运输和汽车所有权的观念,也迫使汽车厂商重新思考它们的商业模式。


67%的调查对象预测,到2025年,共享经济将增长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从全球来看,共享汽车所完成的里程将超过私有汽车的里程。


十八、无人驾驶汽车将占到美国所有汽车的10%







自动驾驶汽车有潜力极大地增加安全性,减少排放,改变交通运输的模式。谷歌和Uber这样的科技公司,以及丰田、通用、大众等传统汽车企业目前都正在研究无人驾驶汽车。但是,调查对象预测,到2026年,无人驾驶汽车只会占到美国所有汽车的10%。


十九、2026年,第一个人工智能机器将加入公司的董事会


人工智能(AI)作为一种决策工具,在商业界扮演者日益重要的角色。由于AI能对过去的事情进行学习,它还能提供洞察,以及自动完成基于数据和过去经验的决策过程。这意味着,机器人并不只会取代低薪酬的工种。随着AI和机器人的共同演化,我们将看到更多白领工作被取代。根据调查,人们预测,到2026年,第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某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二十、到2026年,将出现第一座拥有5万人口却没有红绿灯的城市






在未来,基础设施将越来越多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智能城市。人行道、街道、交通灯和建筑物都将由互联网连接起来。


根据报告,智能城市,就像智能家居一样,能够自动管理它们的「能量、材料周转、物流和交通」。到2026年,由于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连接在一起,将出现第一座人口超过5万却没有一个红绿灯的城市。


二十一、2027年,10%的GDP将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存储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起飞,越来越多的金钱会存储在这种技术中。根据这份报告,区块链中的比特币的总资产在200亿美元左右,大约占全球GDP(800万亿)的0.025%。根据预测,到2027年,约有10%的全球GDP将用区块链来存储。


附:


追问BAT:人类未来与赚钱哪个更重要?


文 / 王云辉


所有的问题,研究到最后,都会回到两个原点:一个是数学,一个是哲学。


从来没有哪个时候,我们能够如此紧迫地感受到,我们的世界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变——这里,说的不是那些高涨的油价房价,也不是老板越来越多的任务与考核,甚至不是APEC蓝的昙花一现,不是这片土地上如何对付老虎与苍蝇,不是大洋彼岸的奇蹄目动物将向何处奔驰。


这里说的,只是这个世界本身。


最近,有一件事情引起了非常多人的关注: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商业太空飞行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Musk)再一次表示了对“机器人杀人”的强烈警告。


马斯克说,人工智能(AI)的发展将使机器人在不远的将来能够自主(“自主”这个词极为关键)决定屠杀人类,这将在5年,最多10年内发生。


他的上一次警告,是在今年8月。而在此之前,大物理学家霍金等行业意见领袖也表示过类似担忧。


为什么,这些行业大佬会在现在这个时点,如此郑重地提出这些警告?

原因很简单,人类的科技进化已经逼近了那个质变的临界点。


那个“奇点”。


正如《奇点临近》一书中,那片池塘中每天增长一倍的浮萍,经过超过200万年(不同的学派对这个数字有不同观点,此处只是简单援引,不作定论)的积累,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正以爆炸式的速度,指数式地疯狂演进。


其实最广为人知的,是机器智能(参照奇点大学创办人雷·库兹韦尔的说法,比较通俗的理解是处理能力与存储能力)增长的摩尔定律,即使考虑到工艺限制,这个定律可能已逼近极限瓶颈,依然影响了整个人类世界近50年之久,而在未来,将石墨烯等新材料实现纳米级工艺的突破后,这个定律或许还将继续延续生效。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感受到的世界变化,就会像是浮萍生长的最后阶段,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


从材料、制造到软件控制与分析处理;从无人汽车到太空汽球,从破译生命密码的基因测序到追寻宇宙真相的超弦理论,从发现产生质量的“上帝粒子”到创造越来越成熟的人工智能……就像电影《星际穿越》里的那句台词,我们每天都有新的东西被发现或发明出来。


这正是奇点学说中,人工智能既将超越人类智慧,人类与机器融为一体实现“永生”之前的临界状态。


当越来越多科技公司通过对大脑的仿生研究,开始在新的计算体系上突飞猛进,我们真的不知道,“奇点”是否会按照雷·库兹韦尔的预言时间如期到来。


但即使我们对现在计算量估计过于乐观,甚至比真实情况低了1000倍,但只需要8年时间,这个误差就会被增长的指数填平——如果算多一点,低了100万倍,依然只需要15年,甚至即使是10亿倍,好吧,那也只需要21年。


所以,那些过去我们在科学幻想中看到的场景,已经走出小说与银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现在困扰我们的,已经不再是如何去实现这一切,而是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安全、伦理乃至更多。


比如,机器是“性善”还是“性恶”……


比如,人类会自我分裂,互相毁灭,还是一起走向“永生”……


甚至于,我们如何面对过去的、未来的,甚至是平行空间的自己……


这些看似遥远的问题,伴随马斯克和霍金的警告,已经真切地摆在人类面前。


而且,这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抉择:


按照奇点理论,“奇点”的到来将使人类实现真正的“永生”。


但在更多的怀疑派人士看来,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更有可能是“彻底毁灭”。因为人工智能的可怕,要远远大于核战争、极端气候或其他威胁,因为即使遭遇再大的打击,人类都可以从几乎所有的其他灾难中保留元气,重新繁衍。但如果人工智能进化并着手消灭人类,人类将有可能被彻底灭绝。


更重要的是,与以往不同,这一次不是科幻小说,人类的选择与结果无法从头再来。


而在事实上,以机器智能成长为支撑,我们在更多领域的突破,也将逼近其他的“奇点”。


比如人类基因的破译,可能加速人类的进化完善,但也将对整个社会体系带来的伦理与安全冲击;比如对高维空间的探索,可能让我们踏出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第一步,但也可能导致不可测的后果;比如对人机交互尤其是记忆的读取与转移,可能让人类走向永生,但也可能让人类社会的信任崩溃……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所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的哲学思辩,也不是单纯的技术思维,而是真正走到那个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认真思索人类的未来。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方面,已经有思想者先行。


比如奇点大学,在很多人眼中,这个由谷歌、美国宇航局(NASA)和多位科学家合作开办的新型大学,身上笼罩的光环更多是它的学员多么有名、多么有钱,对它的预期是“培养出下一个乔布斯”,但实际上,它的理念真正的着眼点,其实是为了培养在“奇点”之后,解决人类可能面临的重大挑战的人才。


简单来说,就是未雨绸缪,为了不可测的未来,提前准备新时代的种子。


但同样值得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高度的视野,中国的业界与学界似乎相对行动迟缓,比如被视作中国科技企业领头羊的BAT,对外讲述最多,思考也最多的,至今仍然是用户、入口、市场份额,赚钱,赚更多的钱——而不是抬起头,仰望那片浩渺的星空。


中国的领头羊们并不缺钱,他们缺什么?胸襟?想象力?还是责任感?


我不知道。


我只遗憾地看到,中国没有奇点大学。


在这里,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新东方和蓝翔。


在《星际穿越》中,当库珀驾驶飞船远离地球,同伴告诉他,现在你所代表的,应该考虑的,不再是你自己,而是人类这个种族整体。


其实,要做这样的考虑,并不一定非得离开地球。


感谢中兴通讯为杂谈优秀作者提供Axon天机Mini奖品赞助。


科技杂谈已经开通文章评论

点击下方“评论”表达我的态度


【昨日文章索引】




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

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

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

国资委微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


| 新科技 | 睿思想 |

已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网易阅读
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xinews)成员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sophie03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